6σ设计与工序能力分析的区别

关键词:6σ

 

与传统的工序能力分析相比,6σ设计不仅仅是对工序能力指数要求的提高,同时存在下述三点“质”的区别。

1、 观念的改变

传统工序能力分析要求CP为1.0~1.67,如果CP大于1.67,认为能力过剩,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按照6σ设计的要求,CP需要达到2,才能保证在μ与T0偏离为1.5σ时,工艺不合格品率不大于3.4PPM。

2、 设计水平与工艺不合格品率对应关系的唯一性

由于6σ设计是以μ与T0偏离为1.5σ这种典型情况下工艺不合格品率值作为6σ设计水平的评价参照标准,因此,不同±σ值表示的设计水平与工艺不合格品率PPM值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而在传统的工序能力分析中,如果偏离程度不同,与同一个工序能力指数值对应的工艺不合格品率PPM值并不相同。

3、 6σ设计水平评价方法的改进

为了评价工艺水平是否达到6σ设计的要求,必须采用新的方法计算工艺不合格品率,才能保证评价的精度。

4、 管理方法的革新

由于6σ设计要求是对工序能力指数的定量要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带来观念的改变,因此为了实现6σ设计要求,必须伴随一套革新的管理方法,这也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并随之形成了一套“6σ管理法”。只有采用不同于传统管理方法的“6σ管理法”,才能实现6σ设计的目标,使工艺不合格品率不大于3.4PPM,即工艺不合格品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三点四。

实际上,目前6σ设计已超出了其原先的技术含义,代表一种高质量、高成品率的理念。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