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如何实现预防原则

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SPC,控制图,预防

统计过程控制(SPC)工作的原则是预防,在不良品没有出现之前,将可能导致不良品产生的异因及时消除,这就是预防。预防原则分为两种情况,本文将通过介绍此两种情况,进一步说明统计过程控制(SPC)如何实现预防原则。

情况一: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出现下图的上升倾向,则显然过程有问题,故异因刚一露头,即可发现,于是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这当然是预防。但在现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多的。

点子具有某种倾向性

点子具有某种倾向性

情况二:更经常的是控制图上点子突然出界,显示过程异常。

利用控制图发现过程处于异常状态,只完成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一步,进而要对过程进行调整。“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纳入标准,不再出现。”因为,对过程进行调整的目的是将消除异因的措施“纳入标准”,以保证同样的异常原因“不再出现”,预防是对同样异因的再次出现进行预防,每消灭一个异因,对此异因而言,就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如果不对过程进行调整,控制图形同虚设,也就不必搞控制图。“点出界就判异”只是完成了统计过程控制(SPC)一半的工作。对过程进行调整,尤其是“纳入标准”,蕴含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另一半工作,这才是统计过程控制(SPC)的价值所在。

SPC控制图的作用是及时告警。在控制图上描点,并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要实现预防作用就必须执行上述20个字。从这点出发,必须强调要求现场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推行和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质量管理人员则应该起到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与辅助决策的作用。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