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据采集:让质量管控“动”起来

作者:盈飞无限国际统计应用副总裁 道格拉斯 C. 费尔(Douglas C. Fair)
关键词:移动数据采集
导语:用易于获得的、经济的移动消费电子技术升级现有的IT系统是很容易的。这样做,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总的供应链成本,使产品召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提升产品品质。

如今,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台式电脑、手机到iPad……先进、易用的电子设备比比皆是。然而,这些设备之所以与众不同,还要得益于移动通信网络及因特网发展。在科技的作用下,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幻想的全球信息互联早已成为了现实。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人之间随时随地沟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免费”的国际电话不再依赖传统的通信技术;拨打手机不需要消耗我们的已付费时间……简单、便宜、便捷的技术使我们不用花太多钱就能保持时时在线,与人随时随地沟通,而由此形成的全球性即时通讯浪潮早已为消费者司空见惯。

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呢?交流、协作和可视化是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从供应商到制造业企业,打通全流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使用移动设备采集系统、分享以前无法收集的数据使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成为可能。

纸笔记录:手段落后,尴尬频现


盈飞无限SPC软件-移动数据采集
无论生产在哪里进行,移动数据采集系统都能把产品数据即时纳入质量系统中。(图注)

谈到数据的收集和存储,许多生产企业仍处于技术上的“石器时代”——在录入质量和检验数据时,企业很少采用新技术。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只需看看周围企业的生产现状——车间现场电脑很少,纸笔记录非常普遍——您就知道了。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特性检验、安全检查、调试核对及其他多种关键质量数据仍记录在纸上;有时这些数据会被操作员抄录在电子表格中。但格式不一致、录入错误以及重复录入数据等诸多问题使电子数据表难以使用。它们就像电子版的纸张一样呆在不同的电脑里。而且,纸笔记录数据这一做法如此普遍以至于有的公司会专门雇用现场文员来管理大量的记录文件,这不得不说是另一种资源浪费。

基于文档的数据管理系统使得产品质量报告的制作异常困难。即使操作员将数据录入到电子表格中,其结果也是如此。一位质量总监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为追查一种产品的所有质量数据,他们五个人组成的团队整整花了六天时间才将数据整理完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质量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基于文档的数据管理系统中。

更复杂的是,当前企业使用的大多数信息技术工具都仅仅关注工厂本身。尽管现场质量管控软件可以取代纸张进行数据收集及整合、分析,但它们却降低了质量管控人员在工厂范围以外交流质量数据的机会。因为不论是供应商与生产者之间还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工厂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普遍存在一种意识“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这种意识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工厂与自己的质量管控系统没有紧密结合,在工厂的范围之外,质量管控人员很少甚至没有能力进行质量数据的相关交流。

移动数据采集:大胆尝试,全新体验

其实,一些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停止使用基于文档的数据管理系统,转而采用电子的甚至基于网络的质量解决方案。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已具备移动数据采集的基本条件,包括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因特网、移动通信网络、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软件即服务(SaaS)等。

如果不熟悉软件即服务(SaaS),那么可以设想一下你的银行账户余额是如何进行在线查询的。用户根本不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任何软件,只需登陆网站,进入查询系统就可以了。事实上,甚至连电脑也不需要。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在任何地点查询自己的账户余额,不论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也不论身处哪个国家,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最棒的是,很多银行的操作系统连转账都是自动完成的。所以当用户查询余额时,得到的都是最新的,而且是第一手的实时数据。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生产车间的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纸笔记录,企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摆脱传统的纸笔操作,操作员可使用连接到传统电脑的量具定期检查产品、输入测量结果;检验员可怀抱一台平板电脑从一条生产线到下一条生产线录入缺陷代码;工艺工程师可使用他的手机进行确认检查……当然,无论使用什么硬件,数据都可以输入到单一、共享、集中的数据库中。数据库的位置在哪儿不重要,它可能像某家银行的数据库那样在网络空间的某处,但重要的是数据库是安全的,用户可以随时访问自己的数据库。

在数据输入的同时,该工厂的质量经理正在前往访问供应商的路上。他的飞机刚刚降落在中国,他掏出手机,登录无线网络,点击一个链接,就得到了自己工厂最近24小时质量数据的汇总报告。

由于工厂质量数据是实时输入的,所以这位经理不用等待文员去车间现场收集纸质报告,也不用等待行政助理辨认手写数据并把它们录入到电子表格中,就总能看到最新的数据。

再请想象一下,如果上海供应商把质量数据也输入到同一数据库中。那这位质量经理在出租车上仅需登录当地手机网络,在手机上点击另外一个链接,便可轻松调取上海工厂过去一周的质量信息汇总报告了。由于所有数据都是在线的,所以当缺陷率上升或报警触发时,这位经理也能收到来自中国的报警邮件。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质量现状。

实时管控:优势技术 成就品质

其实上文的情景在制造业企业中并不少见。毕竟这些技术都已存在,而且价格并不昂贵。很多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企业现在已经通过应用这些技术来节约时间、改善交流和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移动数据采集技术使数据采集、交流和制作全球工厂的质量报告变得容易。更重要的是,在质量系统中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降低劣质或不安全产品流入消费者手中的可能性,同时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的其他好处:

提升企业整体协作性要解决遇到的质量问题,就必须以真实数据为基础。没有数据,改正行动就无从谈起。想象一下:当过程事件发生时,专业人员能够即时获得有关数据。当中国供应商的不合格产品触发报警时,芝加哥的质量工程师会立刻收到一封描述该事件的电子邮件。两国的责任部门一起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制定必要的过程控制行动,从而确保劣质产品不会进入供应链。这样,通过共同利益方的努力,企业可以在降低总费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质量水平。

增强数据可追溯性企业通常倾向于把追溯性信息,如:班组、批次等,同质量数据关联在一起。这样可以根据最重要的事情来“切割”数据。假设每个供应商对每个工厂的每个生产步骤关联一种类似于批次代码之类的追踪信息,并将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组装的数据录入到共享的数据库中,这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就成为了现实。不需要使用更多的纸张,不需要邮寄分析报告,客户只需登录数据库,输入批次代码就能得到所需信息。

生成可追溯性数据报告如果可追溯性信息的使用从一个生产环节(或工厂)推进到下一个环节,并逐步扩展的话,那么企业从原材料到成品所有质量数据的可追溯性都可连接起来,并生成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性数据报告。若某一批成品出现了问题,那么它所有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信息都可以通过数据报告追溯到。这种可追溯性报告在提高企业追查问题原因的能力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召回成本。同样,借助原材料的可追溯性数据报告,企业也可以追踪到最终的成品信息,制造商可以通过这种打包的“谱系树”追踪全球原材料的消耗信息,哪怕是在最终的成品包装工厂,都可实现信息的有效追溯。

事实上,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通过大幅提升信息交流从而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在数据采集和报告形成方面,企业可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通过使用这套系统及技术,制造业企业不仅能最大程度地突破数据的时空访问限制,降低数据采集和形成报告的费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全球工厂(及供应链体系)的质量成本、确保终端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产品。

当终端消费者通过阅读去感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幻小说及制造业杂志中描绘的网络互连为制造业企业所带来的便利时,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却没有成为践行此类技术的先行者。尽管这些技术已经存在,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但却鲜有企业乐于尝试。所以及至现在,我们还未能充分发挥移动数据采集系统在输入关键质量数据、存储可追溯数据信息及提供全球范围数据访问等诸多方面的便捷作用。

其实,用易于获得的、经济的移动消费电子技术升级现有的IT系统是很容易的。这样做,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总的供应链成本,使产品召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提升产品品质。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