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质量控制方法发展阶段

关键词:质量控制方法

导语:质量管理自科学管理诞生以来,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传统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09000标准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自科学管理诞生以来,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即以泰勒(F.W.Taylor)为代表的传统质量检验阶段;以休哈特(W.A.Shewhart)、道奇(H.F.Dodge)和罗明(H.G.Romig)为代表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以费根堡姆(A.V.Feigenbaum)和朱兰为代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以及当今盛行的IS09000标准质量管理阶段。

1. 质量控制方法之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管理始于简单的质量检测,泰勒制诞生是科学管理的开端,这个时期出现了最初的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方法一一检验活动与其它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这种质量控制方法有三个突出的问题:

A.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造成的结果是: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诱;

B. 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C. 这种方法要求对成品进行全数检验。全数检验在经济上不合理,检验费用大,增加产品成本,还有可能延误交货期,有时全数检验在技术上也不可能实现。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多数企业中已经摒弃了这种管理方式。

2. 质量控制方法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随着产品复杂性的增加,使得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1924年,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在同一时期,美国的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这种质量控制方法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的,所以称为“统计质量控制"。这种方式的质量管理大大加强了对质量事故的预防,增大了事先加以预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通过控制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在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统计质量控过分依赖质量标准控制,忽视了质量管理中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同时工人感到统计方法深奥莫测,这些因素阻碍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推广。

3. 质量控制方法之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产品质量提出了在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因统计质量管理过分强调了数理统计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得那种单纯数理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也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0年代,美国的菲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以充分满足用户要求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所谓全员参加意味着质量控制由少数质量管理人员扩展到企业的所有人员;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是指应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数理统计法。

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事实证明,产品的质量与制造成本的关系很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要取得全面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学科的日益成熟和广泛的生产管理实践为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的相继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4. 质量控制方法之IS09000标准质量管理阶段

80年代后,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完美无缺”。因此,以“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方法逐渐成为世界性趋势。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各国纷纷编制和发布了质量管理标准,这为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奠定了基础。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表了IS09000-IS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目前,该标准在2015年都得到不断修订和变化。

其实,不管质量控制方法发展到何种阶段,这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企业间不断竞争、优胜劣汰而产生的必然。因此,提高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是当务之急。在我国企业中,质量工作只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扭转长期以来产品质量差的局面,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对于制造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