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企业内部品质管理创新所体现的优势有哪些?

关键词:品质管理

导语:过去,人们一直把品质理解为“符合性”,即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后来品质的含义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还包括针对产品的服务。美国品质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说过:“品质是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

品质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必须要重点关注预防性控制。因为一旦探测性控制或纠正性控制发挥作用时,就表明某个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已经发生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在企业内部,品质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如若能有创新性,便会有更大的优势可言。日前,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共同对外发布了一份对国内外企业品质管理创新最新趋势的跟踪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在商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在品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管理变革,它呈现出了许多优势。

一.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研究表明,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品质管理的惟一主题,是不准确的。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坚持可持续成长品质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二.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

企业从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一个企业要适应飞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敏捷性的品质管理意味着一改强调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在营销方面上,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在组织方面,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等。  

三.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其他形式

现代企业不仅要提供各种产品的服务及品质管理,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如供应链式,主要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很多,所以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企业需通过管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这些资源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很难的,但最难的还是怎样对待员工的思想和知识。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五.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无限制地扩大了企业的业务信息空间,使业务活动和业务信息得以分离。在订单的驱动下,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并提供了手段。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六.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跨国公司在推行市场全球化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表现,同时更多的公司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品质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

近十几年来,品质管理体系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如何发展企业的品质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大多数公司意识到,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品质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加大品质管理工作力度,是重中之重,若能加以创新,则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获。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