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造业智能技术刷新传统SPC理念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SPC,六西格玛大会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SPC
摘要:制造业智能(MI)并不是新概念,但大多数质量管理人士却对其漠然视之。细化至SPC领域更是如此。是观念陈旧还是概念误区?正确的SPC软件工具如何实现制造业智能?且看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盈飞无限与参会企业代表探讨:还原SPC软件工具本质盈飞无限与参会企业代表探讨:还原SPC软件工具本质

对先进的制造企业而言,制造业智能(MI)技术早已不是一个新词。近年来,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压缩制造企业利润同时也迫使企业在竞争中寻求新的突破。而制造业智能技术凭借卓然领先的理念及切实有效的应用,顺理成章地进入企业管理者眼帘。学习、借鉴、模仿、推行,企业大兴土木不吝投入,只为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不被市场所淘汰。但是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制造业智能技术似乎是生产与IT的事情,对于质量人士而言,那一切于己无关,细化至统计过程控制(SPC)领域,更是如此。

如果说质量管理在中国业已走过20年岁月,六西格玛在制造企业已然扎根10年,那么,先进正确的SPC理念步入中国不过5年光景——虽然SPC方法论已问世90余年,但若就领略SPC精髓并将其正确应用到生产实践这点而论,对比国际先进企业,中国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2012年度全国质量奖励大会暨第10届全国六西格玛大会上,笔者有幸见到最优秀的国有企业质量负责人。在几天的学习交流中发现,大家对于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的热衷及对其载体工具认知的浅薄形成了强烈对比。大多数质量人知道前进方向,但走哪条路能更快的到达终点,他们不知道。

这里笔者针对与会企业SPC认知及其应用做了如下分类:
1、“SPC,我知道,有用Excel在做”。
2、“我们有SPC,专门请人定制开发的”。
3、“我们一直在用‘专业’的SPC软件”。

很欣喜,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知道SPC方法论,而且其所在企业正在运用SPC进行质量管控。虽说质量管理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受访内容显示,上述三类企业在利用SPC进行的质量管控之路上都走了弯路。

用Excel表格做SPC,虽能起到简单数据分析的效果,但数据的延迟性、分析的滞后性,以及人为操纵数据的真实性上问题频现。而定制开发SPC的软件,因供求双方专业性及知识性的局限,虽然软件可满足企业一时之需,但却为未来质量管理的升级与拓展埋下隐患。

这里,笔者需特别强调的是第三类企业。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用的是专业SPC软件产品,可在问及软件实际使用效果时,几家企业的负责人却对笔者做了这样的表述:“目前SPC软件基本能够实现数据的监控与分析,虽然不是实时的数据但基本可‘满足’企业当前需求。不过比较头疼的是实时预警与提醒。如果软件没有办法实现实时的报警与提醒,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巨大。”而对于软件升级问题,几位负责人则都用摇头回应了笔者的提问。

SPC软件是否真如这些“中国制造”脊梁企业所认知那般?带着问题,笔者走访了同期参会的盈飞无限国际有限公司(InfinityQ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简称盈飞无限)的SPC技术专家。他们为大家还原了先进SPC软件工具的本质。

在盈飞无限的专业人士看来,先进的SPC软件工具是制造业智能技术与先进SPC理念的结晶,是传统SPC理论在现代制造企业生产实践应用的升华。对比传统SPC软件工具的应用,以制造业智能技术为依托的先进SPC软件具备以中央SPC分析引擎为核心,可根据企业需求在云端或本地灵活部署等特点。并且在数据采集和集成、实时监控和分析、工作流管理、高级报表套装及SPC质量中心等诸多功能的共同作用下,先进的SPC软件不但可对企业实时生产质量数据进行主动监控,帮助企业轻松建立生产线实时报警与预警机制,而且让任意数据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成为现实,切实赋予数据二次生命。

面对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更多专业人士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应当“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国有企业更多奉行的是“走出去”原则。大家期望到领袖企业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技术,但能否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请进来”,则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支持力度及渴望改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决心。在此大背景下,众多国有企业质量负责人对SPC软件工具的应用会陷入一种误区也是意料之中。随着企业质量管理需求的提高,及基于制造业智能技术的SPC软件工具应用普及,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会以更先进、更正确的SPC管理理念及方法工具来推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让质量切实为企业贡献效益,贡献利润。

想了解盈飞无限更多线上/线下动态及详情,敬请关注盈飞无限官方微博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