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Cpk和Ppk,质量人的必修课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Cpk,Ppk,质量管理,盈飞无限

 

Cpk和Ppk有什么区别?不光新人头疼,老质量人也常在这俩“冤家”面前栽跟头。Cpk和Ppk是质量领域的“左右护法”,都用来评估过程能否稳定产出合格产品。今天咱们用奶茶、蛋糕这些接地气的例子,把这两个指标聊透,保证你再也不会拎不清。

搞懂Cpk和Ppk,质量人的必修课

一、Cpk与Ppk:核心区别藏在“稳不稳”里

分清Cpk(过程能力指数)和Ppk(过程性能指数),先记口诀:“C看稳定,P看实际”。它俩都是给过程“打分”的工具,但打分前提和用途完全不同,核心区别就在于评估的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街角开了五年的“老陈奶茶”,老板按固定流程操作——茶叶5克、煮3分钟,糖20克、珍珠煮15分钟,做出来的奶茶口感误差极小,这就是“稳定受控过程”。街对面新手“小李奶茶铺”则截然不同:今天糖多齁得慌,明天茶苦,后天珍珠粘成团——小李没摸熟流程,操作全凭感觉,这就是“不稳定过程”。Cpk给“老陈奶茶”打分,评估稳定过程的“潜力”——现有操作下能多精准、会不会出残次品,看的是“过程本应有的水平”。Ppk给“小李奶茶铺”打分,不管过程稳不稳,直接看实际结果——这一批奶茶的好坏比例,看的是“过程实际的水平”。

具体来说,两者的核心差异有三点:

1、数据来源不同。算Cpk前需用控制图确认过程稳定,数据得是“同一标准下连续采集的”;算Ppk没这规矩,只要是实际生产数据都能用,哪怕是小李试营业的混乱数据。

2、评估目的不同。Cpk“找潜力”,比如老陈用它判断流程复制到新店后品质能否稳住;Ppk“看现状”,小李用它知道自己当天手艺行不行。

3、数值意义不同。Cpk≥1.33是“合格稳定过程”,产品几乎不出问题;Ppk即便达1.33,若过程不稳定,隔天就可能掉到0.5,毫无参考价值。

二、这三种情况,必须用Cpk

Cpk只服务稳定过程,涉及“量产、标准化、长期保障”时无可替代,以下三种场景直接用Cpk

1、是量产阶段常规监控。生产线从试产转量产,必须用Cpk评估“稳定精度”。

2、是质量改进效果验证。蛋糕店裱花师傅改了裱花嘴角度后,不能只看当天10个蛋糕(Ppk),得连续观察确认动作稳定后算Cpk。

3、是客户明确要求时。客户常要求供应商提供Cpk≥1.67的报告,因为他们要“长期稳定供货”, Cpk就是“稳定承诺书”。

三、这三种情况,只能选Ppk

Cpk是“稳定过程专属顾问”,Ppk则是“混乱场景应急先锋”。遇到“过程未定型、数据少、突发情况”,别硬套Cpk,Ppk才是正解。

1、是试产/研发阶段初步评估。新产品刚研发,生产线还在调试,只能用Ppk。

2、是过程异常后紧急评估。生产线停电重启、换新手操作时,过程混乱,需用Ppk快速判险。

3、是小批量定制生产。婚礼蛋糕、专属奖杯等定制产品批量小,过程难稳定,Ppk是唯一选择。定制婚礼蛋糕就1个,没法先做10个稳定流程,直接测其尺寸、口感是否达标,本质就是Ppk评估——虽样本量小,但能反映实际结果。

总之,Cpk和Ppk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场景之别”。老质量人说“先看稳定,再选指数”,就是先靠控制图判断过程稳不稳:稳定用Cpk挖潜力,不稳定用Ppk看现状,千万别搞反。

 

作者:盈飞无限高级咨询顾问Frank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